一场汽车与装甲的“联谊会”正在上演,来自总后某汽车团的重装备运输分队正在与某受阅装备方队进行对接训练。这既是该分队首次参加阅兵保障任务,也是我军阅兵史上首次动用重装备运输车投送受阅装备。该团团长丁庆顺介绍说:“为了把新型装甲装备安全投送到广场接受检阅,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精准极致,确保万无一失。”
今年4月,受领任务后,分队随即开展了一系列直前准备。严把政治审查关、体质关、驾驶技能关、作风纪律关,层层选拔、择优抽组全面过硬的骨干力量。
“虽然咱们不可以像受阅方队那样在接受检阅,但我们分队随行运输保障的能力、官兵的作风纪律精神风采,也在接受一次全面‘检阅’。”分队思想动员会上,该团政治处副主任林晓伟这样说。
正式阅兵的日子慢慢的接近,分队组织骨干力量,对参加任务的全部车辆进行逐台逐部件地全方面检查保养。“每台车有180多个零部件,哪一个部件出了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运输的安全和受阅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查细抠,全面过‘筛子’。”该团参谋长万立军坦陈。
不带隐患上路,不让故障过夜,一切问题归零。分队领导立下军令状,和每一台车驾驶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完善了每台车辆的档案资料,建立了数据库,落实每日车辆检查整治登记制度。记者在登记簿上看到,8月份,官兵共发现排查各类隐患、问题100余次,确保了车辆全天候处在良好的战备状态。
“嘟嘟——”装载地域教学示范现场,随着一声急促的短哨,分队长王鹏双手持指挥旗,自胸前左右同时落下。两名驾驶员随即离开驾驶室,迅速跑到指定位置,捆绑加固装备正式开始。
“捆绑加固大体上分为理清装载程序,细化装载分工,明确捆绑方式,注意安全事项四个步骤……”王鹏一边指挥,一边给受阅装备方队的战士讲解装备捆绑要求。
与此同时,正在示范的驾驶员们放下车板尾部支腿压在垫木上,小心翼翼放好渡板,准备好捆绑加固器材,等待装备驾驶上平板。在指挥员的引导下,一台陆战队两栖突击车慢慢驶上了平板,待突击车停好后驾驶员在4个车角准确地放上垫木,收紧垫木紧固带,用紧固器在装备前后位置做交叉捆绑,而后收起支腿和渡板,装载捆绑加固完毕,整个操作的流程一气呵成。
“以往在与装甲部队进行对接训练捆绑加固时,只要捆绑结实牢固就行,操作最简单。此次任务则较为复杂,我们在捆绑加固时进行了两项改进:使用钢丝绳、加大装备与汽车鹅颈的距离。”该团运训股长唐亚鹏介绍。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分队所运载的履带装备因为阅兵需要,统一在突击车前端挂钩附近装置摄像头、标齐等专用设备,如果直接捆绑,则极易碰伤、刮坏设备,经过大家积极献计献策,改为使用柔韧的钢丝绳捆绑固定在前侧履带上,避免专用设备直接撞击装备。此外,为避免行进中承载装备与汽车磕碰到,装备与汽车鹅颈之间的距离也由15厘米扩大到30厘米。
为了确保预演和正式阅兵期间安全高效输送受阅装备,分队未雨绸缪,制定了详细的行驶路线图和输送计划方案,前后进行了4次勘察路线日凌晨,驾驶员李向南接到任务,他将驾驶装载有履带步兵战车的重装备运输车到预定地点,进行第一次实地演练。出发前,他仔细检查了灯光、仪表、油料、附属油料、轮胎气压、装备捆绑加固等情况,同时准备好各类灯泡、保险、连接气管等备用器材。
夜间行驶是重装备运输车驾驶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细心的李向南在前期的勘察路线阶段,就将路上的显著标志物记在脑子里,哪里有拐弯,哪里是上下坡,哪里快到高架桥了,他都了然于胸。
“向预定地域机动过程中,会经过两个收费站,因为通道过窄,不能快速通过,只能减速拉距,一台一台慢慢地通过,因此一定要控制好车速车距……”回到训练场,李向南详细地给其他驾驶员介绍路况和交流心得感受。
根据统一安排,装备转运主要在夜间组织实施。针对这一要求,分队在直前准备时,就将夜间驾驶训练作为重中之重。除了白天8小时的场地驾驶训练,还增加了夜间一般道路驾驶,主要是熟悉夜间道路环境、车辆灯光使用,适应昼夜变化,提高驾驶员抗疲劳能力;模拟任务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道路情况,设置了限窄、限高、限宽等路障,锤炼驾驶员过硬的驾驶技术和沉着冷静的心态。